物质变化、物质性质、物质分类
1、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,一般指形状改变或三态转变
2、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
3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(判断依据)
4、微观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,原子重新组合,得到新分子,生成新物质
5、氧化物要满足两个条件:①两种元素 ②其中一种是氧元素
6、燃烧的三个条件是:①可燃物 ②有空气或氧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
7、可燃性气体+助燃性气体+点燃……可能会发生爆炸
8、提高燃烧效率的两种方法:
①有充足的空气 ②增大可燃物和空气的接触面积
9、燃烧、缓慢氧化、自燃的共同点有:
①都和氧气反应 ②都放出热量 ③都是氧化反应
10、特别的物理变化有:石油的分馏,干冰升华,矿石粉碎,潮解
11、特别的化学变化有:煤的干馏,物质变质,风化
12、特别的混合物:
溶液,合金,矿石,空气,煤、石油、天然气、水煤气都是混合物
13、六大营养物质:
糖类、蛋白质、油脂、维生素、无机盐、水。其中前四位是有机物
14、三大合成材料:合成橡胶、合成纤维、塑料
熟记重要的实验现象:
1、燃烧时火焰的颜色:
①火焰为蓝色或淡蓝色的是:H2、CO、CH4、H2S、C2H5OH;
②火焰为苍白色的为H2与Cl2;
③钠单质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都呈黄色。钾则呈浅紫色。
2、沉淀现象:
①溶液中反应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有:AgNO3与Br-、I-;S2O32-与H+;H2S 溶液与一些氧化性物质(Cl2、O2、SO2等);Ag+与PO43-;
②向一溶液中滴入碱液,先生成白色沉淀,进而变为灰绿色,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,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+;
③与碱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必是Fe3+;生成蓝色沉淀的一般溶液中含有Cu2+
④产生黑色沉淀的有Fe2+、Cu2+、Pb2+与S2-;
⑤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一般是Mg2+和Al3+,若加过量NaOH沉淀不溶解,则是Mg2+,溶解则是Al3+;若是部分溶解,则说明两者都存在。
⑥加入过量硝酸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沉淀:可能是硅酸沉淀(原来的溶液是可溶解的硅酸盐溶液)。若生成淡黄色的沉淀,原来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2-或S2O32-。
⑦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的往往是含有苯酚的溶液,产物是三溴苯酚。
⑧有砖红色沉淀的往往是含醛其的物质与Cu(OH)2悬浊液的反应生成了Cu2O。
⑨加入过量的硝酸不能观察到白色沉淀溶解的有AgCl、BaSO4、BaSO3(转化成为BaSO4) ;AgBr和AgI也不溶解,但是它们的颜色是淡黄色、黄色。
⑩能够和盐溶液反应生成强酸和沉淀的极有可能是H2S气体与铜、银、铅、汞的盐溶液反应。
3、放气现象:
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,且此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,可使品红溶液褪色,该气体一般是二氧化硫,原溶液中含有SO32-或HSO3-或者含有S2O32-离子。
②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,且此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,此气体一般是CO2;原溶液可能含有CO32-或HCO3-。
③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,生成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,该气体应为H2S,原溶液中含有S2-或HS-,若是黑色固体一般是FeS。
④与碱溶液反应且加热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,此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,此气体是氨气,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+离子;
⑤电解电解质溶液时,阳极产生的气体一般是Cl2或O2,阴极产生的气体一般是H2。
4、变色现象:
①Fe3+与SCN-、苯酚溶液、Fe、Cu反应时颜色的变化;
②遇空气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必为NO;
③Fe2+与Cl2、Br2等氧化性物质反应时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褐色。
④酸碱性溶液与指示剂的变化;
⑤品红溶液、石蕊试液与Cl2、SO2等漂白剂的作用;
石蕊试液遇Cl2是先变红后褪色,SO2则是只变红不褪色。
SO2和Cl2都可使品红溶液褪色,但褪色后若加热,则能恢复原色的是SO2,不能恢复的是Cl2。
⑥淀粉遇碘单质变蓝。
⑦卤素单质在水中和在有机溶剂中的颜色变化。
⑧不饱和烃使溴水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褪色。
5、与水能发生爆炸性反应的有:F2、K、Cs等。
以上便是“2022年成人高考高起本《化学 》必背考点(二)”的相关介绍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更多成人高考相关资讯,可以关注专升本网zsbba.com或是关注李老师18183865290,加微信或是直接打电话咨询会不断为大家更新成考相关内容,帮助大家全方面了解云南成考自考。这是一家专业的线上成人提升学历机构,以安全、高效、便捷的服务品质深受广大考生喜爱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更多成人高考自考相关资讯,提供给考生全面的、合适考生的报考方案。